小班冬季儿歌教学设计:玩转雪花歌谣98


[冬季儿歌推荐教案小班]

一、 教材分析:

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,对儿歌朗朗上口的特点及富有童趣的意象特别敏感。冬季主题的儿歌,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认识冬季的特征,了解相关的自然现象,丰富幼儿的词汇量,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节奏感。本教案选择几首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冬季儿歌,通过多种教学方法,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。目标歌曲例如:《雪花雪花飘呀飘》、《冬爷爷来了》、《小雪花》等,选择歌曲的标准是:旋律简单易记,歌词通俗易懂,意象生动形象,贴近幼儿生活。

二、 教学目标:

知识目标:
能够记住并演唱至少两首冬季主题的儿歌。
能够理解儿歌内容,说出儿歌中描述的冬季景象。
能够认识一些与冬季相关的词汇,如:雪花、冰雪、寒冷、冬衣等。

能力目标:
能够模仿教师的演唱,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演唱儿歌。
能够根据儿歌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,例如:模仿雪花飘落,表演穿冬衣等。
能够参与集体游戏,发展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。

情感目标:
感受冬季的美丽和乐趣。
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。
培养幼儿对音乐和语言的兴趣。


三、 教学准备:
多媒体设备及冬季主题的图片、视频资料。
与儿歌内容相关的实物或教具,例如:雪花片、棉花、毛绒玩具等。
儿歌录音或伴奏带。
幼儿人手一份图画纸和彩笔。
服装道具:例如,棉帽子、围巾等。


四、 教学过程:

(一) 导入 (5分钟)

播放冬季主题的图片或视频,引导幼儿观察冬季的景色,引发幼儿的兴趣。教师可以提问:冬天来了,天气怎么样?你看到了什么?你感觉怎么样?

(二) 新歌学习 (15分钟)

1. 教师范唱《雪花雪花飘呀飘》,并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演唱,吸引幼儿注意力。
2. 教师讲解儿歌内容,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含义。
3. 分句学习,教师领唱,幼儿跟唱,重复练习多次。
4. 幼儿尝试自己演唱,教师进行个别指导,纠正发音和节奏。
5. 结合图片或实物,例如雪花片,帮助幼儿理解“飘呀飘”等动作。

(三) 游戏活动 (15分钟)

1. “雪花飘落”游戏:幼儿扮演雪花,在音乐伴奏下自由飘落,模仿雪花飘落的样子。
2. “穿冬衣”游戏:教师准备一些棉帽子、围巾等冬衣,让幼儿轮流扮演穿冬衣的角色,感受冬天的寒冷,并学习儿歌中相关的词汇。
3. “猜猜是什么”游戏:教师播放儿歌录音,让幼儿猜猜是哪一首儿歌。

(四) 创作活动 (10分钟)

引导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,画出自己喜欢的冬季景象,例如:下雪的场景,小朋友堆雪人,穿冬衣玩耍等等。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,并进行简单的讲述。

(五) 总结 (5分钟)

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,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,鼓励幼儿继续学习和探索冬季的奥秘。同时,可以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,感受到了什么。

五、 教学评价:

通过观察幼儿的演唱情况、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、绘画作品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,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。 评价应注重鼓励和肯定,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,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。

六、 教学反思:

本教案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,通过多种教学方法,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冬季儿歌。 但在实际教学中,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,例如: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儿歌;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学习进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;关注个别差异,提供个性化指导。 教学后,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质量。

2025-04-24


上一篇:宝宝启蒙必备:100首精选有声儿歌推荐大全

下一篇:0-3岁宝宝必备:精选小月龄儿歌书籍推荐及亲子阅读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