艺术拼音儿歌: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趣味教学法79


艺术拼音儿歌,顾名思义,就是将拼音学习与艺术形式相结合,以儿歌的形式呈现,从而提升儿童学习兴趣和记忆效率的教学方法。对于中国儿童而言,将枯燥的拼音学习转化为充满乐趣的艺术体验,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。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艺术拼音儿歌进行有效的拼音教学,并提供具体的案例和教学建议。

一、 教学目标:

1. 掌握声母b, p, m, f, d, t, n, l的读音和书写,并能进行简单的拼读练习。

2. 通过儿歌的学习,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朗诵能力。

3. 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
4. 初步了解音乐、舞蹈等艺术形式与语言学习的结合。

二、 教学准备:

1. 精心设计的艺术拼音儿歌(例如,将拼音融入传统童谣或创作新的儿歌,配以朗朗上口的旋律)。 建议选择一些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,例如动物、植物、玩具等。 儿歌内容应简洁明了,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式。

2. 多媒体教学设备(电脑、投影仪等),用于播放儿歌视频或动画。

3. 拼音卡片、图画、实物等教学辅助工具,帮助学生理解拼音字母的含义。

4. 音乐伴奏(可根据儿歌的旋律选择合适的音乐)。

5. 一些简单的乐器或道具,例如铃鼓、沙锤等,用于增强课堂的互动性。

三、 教学过程:

(一) 导入环节 (5分钟):

教师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导入主题,例如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,或者讲述一个与拼音相关的有趣故事。可以提问:“小朋友们,你们喜欢听故事吗?今天老师要教你们用一种特别有趣的方法学习拼音,那就是——艺术拼音儿歌!”

(二) 儿歌学习 (15分钟):

1. 初次聆听: 教师播放艺术拼音儿歌的音频或视频,让学生感受儿歌的旋律和节奏。 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出现的拼音字母,并尝试跟着一起哼唱。

2. 分解学习: 教师将儿歌分解成若干小节,逐句讲解拼音字母的发音和书写,并结合图画或实物进行演示。 例如,学习“b”时,可以展示一只小兔子的图片,并讲解“b”的发音类似于小兔子轻轻的“啵”的一声。

3. 跟读练习: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跟读练习,纠正学生的读音。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,例如齐读、个别读、小组读等,提高学生的参与度。

4. 动作表演: 将儿歌与简单的肢体动作结合起来,例如,在朗诵“爸爸(baba)”时,可以做出爸爸抱孩子的动作。 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,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。

(三) 游戏互动 (10分钟):

设计一些与拼音相关的游戏,例如:

1. 拼音接龙: 学生轮流说出拼音字母,进行接龙游戏。

2. 找拼音: 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,让学生找出相应的拼音字母。

3. 拼音配对: 将拼音字母与相应的图片进行配对。

(四) 巩固练习 (10分钟):

1. 再次完整朗诵儿歌。

2. 完成简单的拼音练习题,例如,根据拼音写汉字,根据汉字写拼音。

3.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练习结果。

(五) 总结与延伸 (5分钟):

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,并布置家庭作业,例如,让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诵儿歌,或者与家长一起进行拼音练习。 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艺术拼音儿歌。

四、 教学评价:

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、参与度和掌握程度。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,例如观察、提问、测试等。 除了考察学生对拼音字母的掌握情况,还要关注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。

五、 案例分析:

例如,一首关于动物的拼音儿歌可以这样设计: “小猫喵喵叫(miao miao jiao), 小狗汪汪叫(wang wang jiao), 小鸟叽叽喳(ji ji cha), 小鸭嘎嘎叫(ga ga jiao)。 (m, w, j, g) 这些都是声母,你都会了吗?” 这首歌不仅朗朗上口,而且可以结合动物的图片和声音进行教学,增强学习效果。

总而言之,艺术拼音儿歌教学法是一种高效且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,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提高学习效率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,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,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。

2025-05-14


上一篇:爆笑童谣大集合:让孩子笑出腹肌的合唱儿歌推荐

下一篇:寓教于乐:巧妙引导孩子爱上儿歌舞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