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班音乐活动教案:乐曲儿歌赏析与律动273


活动目标:

1. 感受不同风格乐曲儿歌的旋律、节奏和情感,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。

2. 能够根据乐曲儿歌的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,发展音乐表现力。

3.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,提升审美情趣。

4. 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(可选,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乐器)。

活动准备:

1. 不同风格的乐曲儿歌音频或视频资料(例如:轻快的《小星星》,舒缓的《摇篮曲》,欢快的《小兔子乖乖》,节奏感强的《动物模仿秀》等,建议选择3-4首,涵盖不同情绪和节奏)。

2. 与乐曲儿歌相关的图片或实物(例如:星星图片,小兔玩偶等)。

3. 幼儿人手一件简单的乐器(如:铃鼓、沙锤等,可选)。

4. 教学PPT(可选,用于展示图片和乐曲名称)。

5. 足够的空间供幼儿自由律动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导入活动(5分钟):

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,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动作,例如拍手、跺脚等,活跃课堂气氛,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。教师可以问:“小朋友们,你们喜欢听音乐吗?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欣赏几首好听的乐曲儿歌!”

二、欣赏乐曲儿歌(20分钟):

1. 《小星星》:播放《小星星》的音乐,引导幼儿感受其轻快、优美的旋律。教师可以提问:“这首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感觉?像什么?”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感受,例如“像小星星在闪闪发光”、“像小鸟在唱歌”。同时可以配合星星图片进行讲解。

2. 《摇篮曲》:播放《摇篮曲》的音乐,引导幼儿感受其舒缓、温柔的旋律。教师可以提问:“这首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感觉?让你想到了什么?”鼓励幼儿闭上眼睛静静聆听,感受音乐带来的宁静和舒适。可以引导幼儿模仿摇篮的动作。

3. 《小兔子乖乖》:播放《小兔子乖乖》的音乐,引导幼儿感受其欢快、活泼的节奏。教师可以提问:“这首音乐是什么节奏?让你想到了什么?”鼓励幼儿随着音乐一起哼唱歌曲,并进行简单的律动,例如模仿小兔子的动作。

4. 《动物模仿秀》(或其他节奏感强的乐曲):播放节奏感强的乐曲,引导幼儿感受其强烈的节奏感。可以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律动,例如模仿动物的动作(如:小猫走路、小狗摇尾巴等),或者利用乐器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。

三、律动表演(15分钟):

教师根据不同乐曲儿歌的特点,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律动。例如:

• 《小星星》:幼儿可以手持闪光棒,模仿星星闪耀的动作。

• 《摇篮曲》:幼儿可以轻轻摇晃布娃娃,模仿哄孩子睡觉的动作。

• 《小兔子乖乖》:幼儿可以模仿小兔子的动作,例如跳跃、奔跑等。

• 《动物模仿秀》:幼儿可以根据音乐节奏,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。

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,设计自己的律动动作,并进行小组表演。

四、乐器演奏(10分钟,可选):

如果准备了乐器,可以让幼儿尝试用简单的乐器伴奏乐曲儿歌。教师可以示范简单的演奏方法,并引导幼儿根据乐曲的节奏进行演奏,体验音乐演奏的乐趣。注意引导幼儿轻敲乐器,避免噪音扰乱课堂秩序。

五、活动总结(5分钟):

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欣赏的乐曲儿歌,以及进行的律动活动,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。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价,表扬幼儿积极参与的表现。

活动延伸:

1. 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欣赏这些乐曲儿歌,并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律动动作。

2. 引导幼儿搜集其他自己喜欢的乐曲儿歌,并在班级分享。

3. 制作简单的乐器,并在游戏中使用。

教学反思:

本次活动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和体验性,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,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,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。在教学过程中,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,注重因材施教,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成长。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,例如,如果幼儿对某种乐器表现出浓厚兴趣,可以增加相关的乐器演奏环节。 同时,也需要注意保护幼儿听力,避免音量过大。

2025-05-15


上一篇:培养良好习惯,从餐桌礼仪儿歌开始:专家推荐及解读

下一篇:免费德语儿歌App推荐:助力孩子轻松快乐学德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