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班音乐活动教案:儿歌《小雨沙沙》及相关儿歌推荐301


一、活动目标:

1. 能够感受并理解儿歌《小雨沙沙》的优美旋律和轻松节奏,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。

2. 能够根据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肢体动作模仿,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。

3. 能够学习并演唱儿歌《小雨沙沙》,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雨天的感受。

4. 扩展幼儿对雨天相关儿歌的认知,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。

二、活动准备:

1. 《小雨沙沙》儿歌音频和视频(可选择多种版本,例如有动画的版本,纯音乐版本等)。

2. 雨伞、雨靴等雨天相关的道具(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)。

3. 图片或实物:小雨滴、雨后彩虹、青蛙、小草等,用于引发幼儿联想。

4. 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的小雨伞(可由废旧材料制作)。

5. 其他相关儿歌音频或视频,例如:《下雨了》、《小雨滴》、《毛毛雨》等。(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选择)

三、活动过程:

(一) 导入部分 (5分钟)

1. 播放一段轻柔的雨声录音,引导幼儿闭上眼睛,感受雨天的声音,并启发幼儿说说他们听到什么,感觉怎么样。例如:“听,这是什么声音?下雨了,你听到了什么声音?你感觉怎么样?”

2. 出示雨天相关的图片或实物,引导幼儿回忆雨天的景象,激发他们的兴趣。例如:“看,这是什么?下雨天你还看到了什么?你最喜欢下雨天什么?”

(二) 探索学习部分 (15分钟)

1. 播放《小雨沙沙》的音频或视频,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旋律和节奏,并鼓励他们跟着音乐一起轻轻地拍手或打节奏。

2. 教师示范演唱儿歌《小雨沙沙》,并讲解歌词内容,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意思。可以使用肢体动作辅助,例如:小雨沙沙地下,可以做下落的动作;小雨点儿落在花儿上,可以做出点水滴的动作。

3. 幼儿跟唱儿歌,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进行引导和纠正。可以分组演唱,也可以个别演唱,增加幼儿参与的积极性。

4.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肢体动作模仿,例如:小雨沙沙地下,可以做下落的动作;小雨点儿落在花儿上,可以做出点水滴的动作;小雨点儿落在小河里,可以做出波浪起伏的动作等。

(三) 拓展延伸部分 (10分钟)

1. 播放其他相关的儿歌,例如:《下雨了》、《小雨滴》、《毛毛雨》等,引导幼儿欣赏不同风格的儿歌,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。

2.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,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雨天的感受,并尝试创作简单的雨天相关的动作或舞蹈。

3. 利用准备好的雨伞、雨靴等道具,进行简单的游戏,例如:撑伞模仿下雨天行走,或者穿上雨靴在垫子上跳跃等,巩固幼儿对雨天场景的认知。

四、活动评价:

1. 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对儿歌的理解程度。

2. 评价幼儿演唱儿歌的准确性和情感表达。

3. 评价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创造性。

4. 根据幼儿的活动表现,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。

五、儿歌推荐:

除了《小雨沙沙》,以下是一些适合中班幼儿学习和欣赏的雨天主题儿歌:

1. 《下雨了》:简单易懂,节奏明快,适合入门。

2. 《小雨滴》:描写生动,富有童趣,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。

3. 《毛毛雨》:旋律轻柔,节奏舒缓,能帮助幼儿放松身心。

4. 《雨后》:描写雨后景象,能拓展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知。

5. 《彩虹》:色彩鲜艳,旋律欢快,能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。

选择儿歌时,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,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。

通过本次活动,幼儿不仅能学习儿歌,更能感受音乐的魅力,提升音乐表现能力,拓展对雨天及自然现象的认知,促进幼儿全面发展。

2025-03-29


上一篇:冬至儿歌:传承文化,启迪童心,寓教于乐的最佳选择

下一篇:宝宝爱早餐:营养儿歌带你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