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古诗儿歌推荐及亲子互动教案173


一、 教案目标

本教案旨在通过精选的春节古诗儿歌,让3-8岁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,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、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对传统节日的理解。具体目标如下:

1. 能够朗诵并理解至少三首与春节相关的古诗儿歌。

2. 了解诗歌儿歌中描写的春节景象和习俗。

3. 体会诗歌儿歌所表达的喜庆、祥和的节日气氛。

4. 能够进行简单的诗歌儿歌改编或创作。

5. 激发儿童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。

二、 教案内容

(一)诗歌儿歌选择及讲解

本教案选取了以下三首适合儿童学习的春节古诗儿歌,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进行讲解:

1. 《元日》——王安石
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

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
讲解:

针对3-5岁儿童:讲解“爆竹声”、“春风”、“新桃换旧符”等词语的含义,并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爆竹、春风、桃符等形象,帮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。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解释,例如:“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告诉我们旧的一年过去了,温暖的春风吹来了,我们把旧的桃符换成新的,迎接新的一年!”

针对6-8岁儿童:讲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,引导孩子体会诗歌中喜庆祥和的气氛。可以进一步解释“瞳瞳日”的含义,以及诗歌反映的社会景象。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。

2. 《新年好》——儿歌

新年好,新年好,大家都来贺新年!

挂红灯,贴窗花,家家户户真热闹!

放鞭炮,舞龙灯,欢声笑语满街飘!

讲解:

这首儿歌节奏明快,朗朗上口,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儿童。讲解过程中,可以结合图片或视频,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。可以引导孩子们模仿儿歌中的动作,例如:模仿挂红灯、贴窗花、放鞭炮的动作。

3. 《春晓》——孟浩然(节选)
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

讲解:

这首诗句简短,意境优美,适合作为延伸学习内容。讲解时,可以引导孩子感受诗句中春天的美好景象,以及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。可以问孩子们:“你们春天睡醒后听到过什么声音呢?”引导他们联想并进行表达。

(二)教学活动设计

1. 诵读练习:教师范读、齐读、小组读、个人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诵练习,提高儿童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。

2. 图片联想:结合图片或视频,帮助儿童理解诗歌儿歌的内容,并进行简单的故事情节复述。

3. 角色扮演:让儿童扮演诗歌儿歌中的角色,进行简单的表演,增强学习趣味性。

4. 手工制作:制作窗花、剪纸等传统工艺品,加深对春节习俗的理解。

5. 亲子互动:家长与孩子一起朗诵诗歌儿歌,共同完成手工制作,增强亲子感情。

6. 诗歌改编:引导6-8岁的孩子尝试改编诗歌,例如,将《新年好》改编成其他节日相关的儿歌。

(三)教学评估

通过观察儿童的朗诵情况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对诗歌儿歌内容的理解程度来评估教学效果。可以采用口头测试、书面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。

三、 教学资源

1. 多媒体设备(投影仪、电脑等)

2. 与春节相关的图片、视频

3. 手工制作材料(彩纸、剪刀、胶水等)

四、 教学反思

本教案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,力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导儿童学习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进度进行适当调整,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。

通过本教案的学习,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优美的古诗儿歌,更重要的是能够体验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,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,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。

2025-08-09


上一篇:科学启蒙与快乐童年:深度解析网红儿歌的教育价值与选歌指南

下一篇:Top English Nursery Rhymes for Music Teachers in China: Engaging Young Learne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