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班主题活动:红彤彤的苹果——儿歌、游戏与创意美术349


作为一名中国儿童教育专家,我深知在小班阶段,孩子的学习主要依靠感官体验和游戏活动。因此,设计主题活动时,必须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,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。本教案以“苹果”为主题,通过儿歌、游戏和创意美术等多种形式,帮助小班幼儿认识苹果,了解苹果的特征,并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、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。

一、活动目标:

1. 认知目标:认识苹果的外形特征(颜色、形状、大小),了解苹果的生长环境(树上)。

2. 语言目标:学习儿歌《苹果歌》,能够朗朗上口地吟诵,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苹果的特点。

3. 动作目标:能够积极参与游戏,发展动作协调性和反应能力。

4. 美术目标:能够运用多种材料(如彩泥、绘画颜料等)表现苹果,并体验创作的乐趣。

二、活动准备:

1. 教学材料:真实的苹果若干(大小、颜色略有不同)、图片(苹果树、苹果生长过程)、儿歌图谱、《苹果歌》音频、彩泥、绘画颜料、画纸、抹布等。

2. 环境创设:教室布置成一个“果园”,可以用气球、图片等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。

三、活动过程:

(一) 导入部分:激发兴趣(约5分钟)

教师抱着一篮子红彤彤的苹果走进教室,引起幼儿的注意。“小朋友们,看!老师带来了什么?” 鼓励幼儿自由表达,说出自己看到的苹果的颜色、形状等。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大小、颜色略有不同的苹果,并进行简单的比较。

(二) 儿歌学习:感受语言的韵律美(约10分钟)

教师边出示儿歌图谱边朗诵儿歌《苹果歌》。

(儿歌内容示例:)

红苹果,圆又圆,

像个灯笼挂枝头。

红苹果,甜又甜,

小朋友们都爱它。

教师引导幼儿跟读儿歌,并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语气朗诵。可以结合动作,例如,在“圆又圆”时,用手比划圆圈;在“挂枝头”时,做出挂东西的动作。

(三) 游戏活动:巩固学习内容(约15分钟)

1. “找苹果”游戏:教师将苹果藏在教室的不同角落,让幼儿寻找。找到苹果的幼儿可以简单描述一下自己找到的苹果的特点(颜色、大小)。

2. “传苹果”游戏:幼儿围成一个圈,将苹果从一个幼儿传到另一个幼儿,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作协调性。在传苹果的过程中,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指令,例如“轻轻地传”、“快速地传”。

(四) 美术活动:创意表达(约15分钟)

教师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(彩泥或绘画颜料),创作自己心目中的苹果。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,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,例如,用彩泥捏出不同形状的苹果,用颜料画出大小不一的苹果,并进行简单的装饰。

(五) 结束部分:分享与总结(约5分钟)

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,互相欣赏,并简单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。教师进行总结,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创作热情,并再次复习儿歌《苹果歌》。

四、活动延伸:

1. 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阅读关于苹果的绘本,进一步巩固对苹果的认识。

2. 可以开展主题相关的户外活动,例如到果园参观,亲身体验采摘苹果的乐趣。

3. 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苹果相关的科学小实验,例如观察苹果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。

五、教学反思:

本教案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和互动性,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,帮助幼儿全面发展。在实施过程中,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,及时调整教学策略,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,并获得学习的乐趣。 例如,对于一些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,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引导;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,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辅助工具,帮助他们完成作品。 同时,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,避免发生意外事故。

通过本次活动,相信孩子们能够对苹果有更深入的了解,并提升多种能力,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学习,健康成长。

2025-08-11


上一篇:上班纪律儿歌: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音乐魔法

下一篇:启蒙好伴侣:中国儿童教育专家推荐儿歌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