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班幼儿纪律儿歌教学设计及推荐:培养良好行为习惯90


一、 教案设计理念

小班幼儿年龄小,自制力较弱,纪律意识尚处于萌芽阶段。因此,培养小班幼儿的纪律性不能采取强硬的压制手段,而应采用游戏化、趣味化的方式,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遵守规则,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。本教案以儿歌为载体,结合游戏、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,旨在帮助小班幼儿理解和遵守基本的课堂纪律,提升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。 教学目标侧重于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,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,而非死记硬背规则。

二、 教学目标

1. 知识目标:幼儿能够记住并理解至少三首关于课堂纪律的儿歌,能够说出儿歌中蕴含的纪律要求。

2. 能力目标:幼儿能够在游戏中练习遵守课堂纪律,能够尝试控制自己的行为,并能根据老师的指令进行简单的活动。

3. 情感目标:幼儿能够体验遵守纪律带来的快乐,养成乐于合作、遵守规则的好习惯,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。

三、 教学准备

1. 三首不同主题的纪律儿歌:例如《轻轻的小脚丫》、《安静的小嘴巴》、《排队的小手》等(具体儿歌内容见后文)。可以制作成带有图画的PPT或卡片,增加趣味性。

2. 相关的图片、道具:例如小脚丫的图片、小嘴巴的图片、玩具积木等,用于辅助教学和游戏。

3. 音频设备:播放儿歌的音频文件,并配合动作表演。

4. 奖励贴纸或小红花:用于鼓励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。

四、 教学过程

(一) 热身环节 (5分钟)

播放轻快的音乐,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律动活动,活跃课堂气氛,放松幼儿身心。例如,可以模仿小动物的动作,或者一起拍手、跺脚。

(二) 儿歌学习环节 (15分钟)

1. 教师首先朗诵第一首儿歌《轻轻的小脚丫》:“轻轻的小脚丫,轻轻地走,轻轻地走,不吵闹。轻轻的小脚丫,轻轻地走,不打扰别人睡觉……” 教师一边朗诵,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,例如轻轻地走、轻轻地走。引导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。

2. 教师用图卡辅助讲解,并提问:“儿歌里的小脚丫是怎么走的?我们应该怎样走路才不会打扰别人呢?”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。

3. 重复以上步骤,学习第二首儿歌《安静的小嘴巴》和第三首儿歌《排队的小手》。可以选择内容贴近幼儿生活,并结合图片或道具进行讲解,让幼儿更容易理解。

4. 学习过程中,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,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,鼓励幼儿大胆表达。

(三) 游戏环节 (15分钟)

1. “轻轻的小脚丫”游戏:教师在地上画好起点和终点,让幼儿扮演小蚂蚁,轻轻地走到终点,体验轻手轻脚走路的感觉,并鼓励幼儿互相监督,避免喧哗。

2. “安静的小嘴巴”游戏:教师发出指令,例如“嘘,图书馆里要安静”,让幼儿体验安静的环境,并用图片或动作表现安静的状态。

3. “排队的小手”游戏:让幼儿模仿排队的情境,练习排队,并讲解排队的重要性,例如“排好队,才能一起玩游戏”。

(四) 总结与延伸 (5分钟)

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,再次朗诵儿歌,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可以发放奖励贴纸或小红花,奖励遵守纪律的幼儿。鼓励幼儿回家后将儿歌教给家人,共同学习,巩固学习成果。

五、 推荐儿歌

1. 《轻轻的小脚丫》

轻轻的小脚丫,轻轻地走,轻轻地走,不吵闹。

轻轻的小脚丫,轻轻地走,不打扰别人睡觉。

2. 《安静的小嘴巴》

安静的小嘴巴,嘴巴闭起来,嘴巴闭起来,不乱叫。

安静的小嘴巴,嘴巴闭起来,静静地听老师讲故事。

3. 《排队的小手》

排队的小手,一只一只排,一只一只排,不拥挤。

排队的小手,一只一只排,乖乖地等待,轮到我。

六、 教学反思

本教案注重趣味性与互动性,通过儿歌、游戏等多种形式,有效地引导小班幼儿理解和遵守课堂纪律。但实际教学中,仍需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,例如,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,选择更贴近他们生活的儿歌和游戏。 此外,教师的耐心和引导至关重要,需要不断地鼓励和表扬幼儿,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,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。持续的强化和练习,才能让幼儿将这些纪律融入到日常生活中。

2025-09-03


上一篇:儿童启蒙:精选儿歌推荐软件及益智游戏下载指南

下一篇:幼儿刷牙儿歌推荐及音乐启蒙: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