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间十分钟:快乐童年,规范行为——儿歌助力课间常规养成教案340


一、 教案概述

本教案旨在通过趣味十足的儿歌,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间常规,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集体意识,构建和谐愉悦的校园环境。本教案适合一年级至三年级学生使用,课时安排灵活,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课间活动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,并能积极参与,自觉遵守课间常规,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教学重点是通过儿歌的学习和表演,内化课间规范。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儿歌中的规范行为转化为实际行动。

二、 教学目标

1. 知识目标:学生能够熟记并理解几首与课间常规相关的儿歌,了解课间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和行为规范。

2. 技能目标:学生能够用朗诵、表演等形式表达儿歌内容,并能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进行运用。

3. 情感目标:学生能够养成遵守课间常规的良好习惯,提高安全意识和集体荣誉感,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。

三、 教学准备

1. 多媒体设备(可播放儿歌视频或图片)。

2. 儿歌文本(可打印或电子版)。

3. 教学辅助图片或实物(例如:课间活动图片、安全标识等)。

4. 奖励小贴纸或其他奖励品(可选)。

四、 教学过程

(一) 导入新课 (5分钟)

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,带动课堂气氛。提问学生:“同学们,你们喜欢课间休息吗?课间休息的时候,你们都喜欢做什么呢?” 引导学生说出一些课间活动,并初步导入课间常规的概念。

(二) 儿歌学习 (20分钟)

1. 第一首儿歌:《快乐课间歌》 (例如):

铃声响,下课啦,轻轻松松快活啦!

不乱跑,不拥挤,安全第一记心里!

轻声细语说说话,文明礼貌记心里!

玩耍游戏要小心,团结友爱齐努力!

下课铃响,上课铃响,快快乐乐回教室!

教师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解儿歌内容,并可借助图片或视频辅助教学。 教师可分段讲解,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歌词的含义,并进行简单的朗读练习。

2. 第二首儿歌:《安全课间歌》 (例如):

课间休息要小心,楼梯走廊不拥挤。

不追逐,不打闹,安全第一要牢记。

玩耍游戏要留神,远离危险要谨慎。

遇到危险别慌张,大声呼救找老师。

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儿歌中蕴含的安全知识,例如:不追逐打闹、不攀爬等,并进行讨论,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。

3. 第三首儿歌:(根据实际情况选择,例如文明礼仪相关的儿歌)

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,选择其他合适的儿歌,例如:关于文明礼仪、爱护环境、团结友爱的儿歌等,丰富教学内容。

(三) 儿歌表演 (10分钟)

学生分组朗诵或表演儿歌,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。可以鼓励学生加入动作、表情等,使表演更生动有趣。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和场景。

(四) 游戏巩固 (10分钟)

设计一些与课间常规相关的游戏,例如: “课间行为判断游戏”(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,哪些是错误的)、“安全逃生模拟游戏”等,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。

(五) 课堂小结 (5分钟)

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,引导学生回顾课间常规,并鼓励学生在课间生活中积极实践,做一个遵守纪律、安全文明的好学生。 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奖励。

五、 教学评价

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、朗诵及表演情况、游戏参与情况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。 同时,可以观察学生课间行为的改变,作为教学效果的长期评价指标。

六、 课后延伸

鼓励学生回家后将儿歌教给家人,并在生活中实践课间常规,养成良好的习惯。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,例如:画一幅课间活动的图画,写一段关于遵守课间常规的日记等。

七、 附录:儿歌示例

(此处可以添加更多符合课间常规的儿歌,并注明作者或出处,如需原创可自行创作。)

通过以上设计,相信孩子们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间常规,快乐成长。

2025-05-03


上一篇:唤醒快乐的一天:中国儿童早晨起床儿歌推荐及音乐解读

下一篇:礼仪手语儿歌: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趣味教学法